备课工具箱 >> 思政领航

“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云端”上的思政育人探索

2025-08-08 09:17:20
来源:中国辅导员

亲爱的少先队辅导员,你是否经常为找不到好的队课、队会选题而发愁?你是否总是苦于找不到优质的少先队思政教育内容?你是否有时觉得,自己的队课队员们不爱参与,工作没有获得感,思政教育的成效甚微?

湖南省的“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也许可以给你一些启发。

“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由湖南省委宣传部牵头,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参与录制。电视湘军把长年积累的节目制作经验应用其中,专业编排让课程变成了精彩的视听盛宴。比起传统的思政课,“我是接班人”更像一档思政“节目”。自2019年开播到现在,还在更新。课程的表达方式节目化,思政味却很足,所以开播以来一直广受好评。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精彩之处吧!

2020年1月22日“我是接班人”湖南省网络大课堂第一课“我和我的祖国”

不一样的思政课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在优美的童声合唱中,“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正式拉开帷幕。

播放《开国大典》影像资料后,总班主任郭晓芳向孩子们抛出一个问题:“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冉冉升起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国旗,更是中华儿女的家国梦。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国旗的设计者是谁?” 

孩子们争相回答。答案揭晓:“国旗的设计者是上海一位名叫曾联松的普通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国家的标志——国旗也由人民参与设计。”

这是“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第一课“我和我的祖国”开播时的一幕。这堂短短40分钟的课,通过开国大典、五星红旗、“半条被子”的故事,讲述了少年梦与中国梦的关系,引导孩子们将个人成长进步与祖国未来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场内外交替互动        

在现场舞台表演与师生问答交流环节之后,节目镜头转入了一段场外活动视频——这是课程制作组根据课程需要提前录制的。

视频中,身着黑白条纹服、胸前飘扬着鲜艳红领巾的少先队员们,来到了“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沙洲村,在当地“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听讲解员讲述“半条被子”的故事。在视频最后,参与活动的少先队员们一齐向“半条被子”故事的雕塑敬礼。

组织少先队员进行实地拍摄是“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节目制作的常态。这不仅为听课的孩子们提供了场景化的氛围,而且节目中小“主角”们与听课观众年龄相近、同样拥有少先队员身份,这些都增强了课程的代入感。实地拍摄的视频,加上真实历史影像和音频资料,让抽象的思政教育有了承载的图景,从而更加具象、充实。

小切口、大主题        

以孩子们喜欢的方式来讲授,是思政课能吸引孩子的关键。“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往往先从直观、具象的小点切入,慢慢引入思政教育主题,小切口、大主题,让孩子易于接受。

例如,在“雷锋的朋友圈”一课中,课堂以雷锋存世时的唯一一段演讲录音引入,让孩子们先“听其声,识其人”,然后从不同角度分析雷锋 22 年的人生,让孩子们看到一个多才多艺、能歌善“赋”的雷锋。课堂中还穿插了雷锋帮助战友缝补衣服、辅导孩子们学习、利用休息日义务参加生产劳动的事迹,这样的叙述方式自然能让孩子们爱看爱学,也更加理解雷锋精神。

“上九天揽月”一课与嫦娥五号总设计师杨孟飞等专家学者对话

专家名师参与授课        

专家名师参与授课为“我是接班人”的专题课程增添了很多吸引力。

2020 年,“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邀请到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孩子们讲课。“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你必须到田里去。”课堂上,袁隆平不仅讲述了自己与杂交水稻的故事,还鼓励孩子们身体力行,以劳动为荣,以劳动为乐,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北斗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嫦娥五号总设计师杨孟飞等专家学者,在得知“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的育人宗旨后,也都欣然应允参与了课程录制。 

一些少先队辅导员也参与到课程录制中。他们或走进录播间,化身主讲教师,上一堂网络思政课;或以敏锐的眼光发现各地学校的特色素材,为课堂内容的构建添砖加瓦。

《辅导员》杂志今年新开辟《智慧云平台》栏目,为少先队辅导员介绍全国各地少先队如何开发、利用线上平台开展工作的经验、案例,其中既包括优秀少先队网络平台的介绍,也包括相关案例分析。希望大家可以从中获得启发。

作者:  编辑:高富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