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2025年第15期《中国共青团》杂志特别推出专题报道《跨越80年,让红色坐标成为青少年心中的精神丰碑》,邀请读者一起走进抗战纪念场馆及相关历史遗迹,聚焦青少年思想引领工作,一览共青团如何通过创新实践为青少年上好一堂堂红色“思政课”,让一个个红色坐标矗立成青少年心中一座座精神丰碑。
本期微信公众号“中国共青团杂志”推出《以红色基因铸魂育人 抓好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介绍团宜宾市委的工作实践。
盛夏的宜宾翠屏山麓,苍松翠柏掩映着一座青瓦白墙的清代院落。89年前,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在珠河刑场英勇就义,赴死前在火车上写下给儿子宁儿的最后家书;如今,依托这座百年书院建立的赵一曼纪念馆,正以一场场跨越时空的红色对话,让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记忆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翠屏山麓的信仰丰碑
赵一曼(1905年10月25日—1936年8月2日),原名李坤泰,四川宜宾人。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9月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11月奉命回国,先后在宜昌、南昌、上海等地从事地下工作;“九一八”事变后,党中央派赵一曼到东北加强党组织力量。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一师第二团政委。她作战勇敢,曾多次带领队伍给日伪以沉重打击,被称为“挎双枪,骑白马的密林女王”。1935年11月,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在养伤期间被日军发现,战斗中再度负伤,昏迷被俘。面对日军的酷刑,赵一曼宁死不屈,1936年8月2日,在珠河小北门外英勇就义,临刑前,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视死如归,年仅31岁。
由于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赵一曼烈士先后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入选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这位抗日女英雄,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也再次提到了赵一曼等青年英雄。
赵一曼纪念馆于1960年建馆,是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也是缅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的核心场所。纪念馆创新性运用了三条主线——大党史背景线、赵一曼奋斗线、党的精神谱系线,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交织。并通过五大主题展区系统呈现了赵一曼烈士的生平,从反抗封建旧俗的“启蒙·抗争”,到赴苏联求学后投身革命的“觉醒·磨练”,再到领导东北抗联的“抗战·救亡”,直至被俘后坚贞不屈的“坚贞·殉国”,最终落脚于新时代对英烈的“铭记·奋进”,五个展区如同五幕史诗,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危亡紧密交织,诠释着赵一曼烈士“未惜头颅新故国”的信仰力量。
纪念馆的展柜中,有一封赵一曼写给儿子宁儿的家书格外醒目:“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这浸透血泪的文字,既是一位母亲的深情告白,更是革命者的铮铮誓言,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分享的就是这封令人动容的家书。如今,在纪念馆里青少年得以跨越时空与英雄对话。
红色思想引领的创新实践:让英烈精神焕发时代光芒
作为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赵一曼纪念馆近年来以“破圈”思维持续推动红色教育提质升级。2025年,“赵一曼烈士事迹展”巡展已走进8个省市,创新开展“思政微影·红色印记”短视频征集活动,纪念馆联合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撰的《赵一曼书信集》,通过“家书诵读会”形式走进校园,让烈士“誓志为人不为家”的家国情怀直击心灵。“丹青绘一曼”主题书画展汇聚全国百余位艺术家的精品力作,以笔墨丹青再现英雄风骨;原创歌曲《滨江述怀》将赵一曼烈士遗诗谱写成动人乐章,让赤子情怀在红色旋律中代代传唱,实现了革命精神与艺术表达的完美融合。AI纪念馆建设项目创新推出虚拟馆员,实现“24小时云瞻仰”。2022年赵一曼纪念馆被命名为四川省青少年教育基地。
共青团铸魂育人工程:让红色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打造“行走的一曼思政课”品牌。近年来,宜宾共青团以赵一曼纪念馆为核心载体,构建起“馆校社”联动的红色教育体系。全市共建立赵一曼纪念馆、李硕勋纪念馆、朱德故居等80个校外教育基地,设计少先队红色研学旅行地图,组织少先队员开展红色研学游,覆盖少先队员3.3万余人次。其中赵一曼纪念馆所在地翠屏区,团区委招募赵一曼纪念馆红领巾讲解员40余人,用童声讲述英雄故事,利用节假日常态化开展“一曼故事我来讲”等宣讲活动,每年服务游客近万人次,创新编排赵一曼精神红色情景主题剧《炬火当燃》,生动展现新时代青年在一曼精神引领下的火热实践,使红色教育触手可及。
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融入青年话语体系。团宜宾市委创新建设“i宜宾网上团校”,整合“青年大学习”“红领巾爱学习”等团内学习资源,并链接党校、讲师团、在宜高校等各类理论学习资源,设立“共青团宣传思想文化创新”课题研究项目和青年理论师资库,挖掘本地红色资源,推出团市委精品理论宣讲课程。拓展团员和青年学习场景,用好“首城青春宣讲团”“青马宣讲员”“红领巾讲解员”等青少年宣讲队伍,推出“理响宜青”“首城青年云课堂”等更有宜宾味的青年理论学习品牌,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融入青年话语体系。创新推出“青马学员”说,在两新、科研、网络等新兴领域培养一批宜宾青年政治骨干,传播一曼故事,传承红色血脉。
让红色血脉代代相传。为持续发挥青年主观能动性,让青年宣传青年,让青年带动青年,让青年影响青年,团宜宾市委示范性开展红领巾争章、分批入队、离队入团、十八岁成人礼、推优入党等品牌教育活动,其中每年都在赵一曼纪念馆前举行“塑像前的思政课”示范性入队、入团仪式,让青少年在“沉浸式”的仪式教育、实践教育中接受精神洗礼,奏响青年追求政治进步的“人生三部曲”。推动赵一曼纪念馆、中国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争创国家级青少先队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一批(国省级)青少年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发布全市青少年思政和实践教育地图,引导青少年常态化“打卡”“研学”。在高标准开展“青年五四奖章”“两红两优”等传统典型推树的基础上,创新开展“长江首城青年榜样”评选,推出一批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科学研发等领域的宜宾青年先锋,以朋辈教育、身边榜样引领青少年见贤思齐,争当城市发展排头兵。依托赵一曼烈士纪念馆先后举办纪念“五四运动”文艺会展、红歌音乐会等校地活动,吸引3500余名青年学子参加,形成了“塑像前的思政课”“一曼青春歌会”等示范性仪式教育品牌。
红色基因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创新实践与持续深耕。以科技赋能活化历史、以创新形式破圈传播、以校馆地联动深化实践,让“未惜头颅新故国”的信仰力量穿越时空,在青少年心中植下红色基因。从烈士“为国牺牲”的铮铮誓言到新时代青年“强国有我”的庄严承诺,红色血脉的传承正转化为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作者: 编辑:耿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