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劳动、劳动者、劳动精神、劳动素质等内容进行深刻阐述。2022年秋季学期,劳动课程正式进入中小学课表,并且每周不少于一课时。这一变化让全国各地的少先队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有了更多时间。
在某市中心城区的一所学校担任大队辅导员的王老师也想带领队员们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但学校占地面积小,附近高楼林立、寸土寸金,无法建设专门的劳动实践基地。在这样的情况下,您有什么方法能帮助王老师打开劳动教育的思路呢?怎样更好地引导队员们体验劳动的艰辛,明白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呢?
今天,我们邀请几位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谈一谈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一起拓展学校少先队劳动教育的空间。
辅导员回答
开辟劳动新天地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教体局 严臣恩 冯旭
劳动实践基地只是为师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场地,并不是劳动教育的全部。即使学校没有劳动实践基地,只要念好“三字经”,把握“五字诀”,同样可以开展好劳动教育。
念好“三字经”,用好教室小基地
念好“养”字经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教室这一场所,培养队员们热爱劳动的习惯。
一是养动植物。在教室内开辟生态角,把植物的栽培、小动物的养殖和中队文化构建有机融合起来,形成特色中队文化。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第九小学教室生态角
二是养成劳动习惯。坚持人人都有“红领巾小岗位”的原则,把打扫卫生、书柜整理、电灯和风扇管理等维护责任落实到人,组织队员们轮岗执勤,帮助他们养成爱劳动、会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念好“样”字经
从某种程度上说,即使学校有一小块劳动实践基地,也不一定能满足所有队员进行劳动体验的需求。因此,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为队员们劳动塑好“样”。对于没有劳动实践基地的学校,可以通过线上示范加线下生活体验来完成。比如,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线上平台,组织队员们学习种植、养殖的方法和经验,再将线上所学劳动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遵义市汇川区首届中小学劳动技能大赛现场
念好“扬”字经
学校各中队可结合红领巾争章评价标准,鼓励队员们争获劳动章。辅导员可带领队员们每天对负责卫生值日、书桌整理、出黑板报、擦黑板、绿植养护等工作的队员进行评价,对表现好的队员及时予以表扬,对表现欠佳的队员予以鼓励和引导。
把握“五字诀”,“耕好”劳动课程“责任田”
注重课程落实,把握“常”字诀
学校要常态化开设劳动课程,在坚持落实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探索、研究如何上好劳动课。
遵义市汇川区第九小学三年级的队员们在劳动课上制作小风扇
注重学科贯通,把握“畅”字诀
劳动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学校要融合“五育”,注重劳动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有机结合,畅通学科整合、融合的渠道。比如,美术教师在课上带领队员们用农作物的种子做粘贴画,这既是艺术创作,又是劳动实践。
注重劳动清单,把握“倡”字诀
劳动任务清单是学校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载体。但其意义不在于强制性的“清”——将清单内容全部实施完成,而在于“倡”——倡导教师、队员、家长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完成劳动任务。教师、队员、家长可以根据清单上的内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注重校外劳动场所,把握“敞”字诀
劳动教育需要学校敞开大门,利用社会实践和研学实践教育之机,引导队员们走出校园,走进敬老院、社区、工厂、养殖场等场所,开展劳动实践教育。
注重长期规划,把握“长”字诀
学校要做好队员们劳动实践的长期规划、记录、总结、评价等,为他们建立长期劳动档案,记录劳动历程,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点伴随队员快乐成长。
辅导员回答
劳动实践在身边
全国红领巾巡讲团成员、湖南省张家界市天门小学 张海燕
针对情景问题,少先队辅导员可以努力拓展活动的半径,努力争取可能的帮助,努力创新发展思路,围绕“借”“抢”“请”三个字进行系统思考,实现破局。
所谓“借”是指借助已有场地
很多城市的城郊都有着丰富的农场资源,学校可以与其充分对接,利用其场地进行劳动实践教育。
所谓“抢”是指抢抓好的时机
在耕种、收割、采摘等农忙时节,辅导员可以组织队员前往农场进行义务劳动,在农民的指导下学习农业劳动技能,切身感受劳动的意义。
所谓“请”是指请农民来学校
学校可以把“田秀才”“土专家”请进中队,与队员面对面交流,展示相关劳动工具、劳动果实,给队员们讲述农业种植相关知识。学校还可以鼓励部分有条件的队员家庭与农民建立联系,利用节假日时间自驾前往农场,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
作者: 编辑:高富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