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团南宁市青秀区委
来源:《中国共青团》杂志2025年第11期
团南宁市青秀区委深入贯彻落实党建带团建、队建机制,认真履行全团带队政治责任,持续深化团教协作机制,将中小学团建、队建纳入党建工作和教育系统工作专项,创新建立“1+2+N”督导机制(1个少工委统筹、2个部门联合督导、N所学校交叉互评),坚持红色教育、情怀教育、实践教育相统一,着力推动党团队一体化育人链条衔接贯通,助力青少年走好追求政治进步的“人生三部曲”。
传承红色基因 真理力量涵育强国志
坚定不移强化少先队工作的政治属性,坚持把“传承红色基因”作为新时代少年儿童思想政治引领的核心路径,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有魂”。创新“童言童语”理论宣讲模式,以全国少先队名师工作室为依托,打造“红领巾巡讲团”品牌,深入开展红色宣讲等活动,用少年儿童听得懂、记得住、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好党的声音,不断激发少先队员的情感共鸣。组建城区红领巾宣讲团队,开展理论宣讲活动覆盖20余万人次。
推动主题队日先锋引领“有感”。坚持把“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的价值导向教育作为主题队日重要内容,以“时代楷模”黄大年、黄文秀等为榜样,引导少先队员感悟先锋精神、树立报国志向,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推动红色研学实践教育“有效”。充分利用南宁市丰富的红色资源,精心设计红色思政研学路线,开展“红色足迹寻访”“清明祭英烈”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让革命先烈事迹、红色革命故事变得可触可感,进一步激发少年儿童爱党爱国情怀。
传承中华文脉 文明薪火哺育团结花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提升红领巾非遗研学品牌活动渗透力。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普及“非遗”民族文化相融合,引导少先队员坚定文化自信。民主路小学构建“课程开发—社团实践—文化输出”链条,建立“山歌传唱联盟”,通过“云展演”形式向越南、老挝青少年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埌东小学组织少先队员们在“品绣苑”刺绣社团学习非遗技艺,探究生活美学,传承民族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
画好少先队员籽籽相拥同心圆。常态化组织少先队员与新疆、西藏等地少先队员结伴成长,广泛开展“书信手拉手”“云队课”“同唱一首歌,同上一堂课”线上线下交流等活动。青秀区7所学校逾千名少先队员通过“书信手拉手”,与新疆、西藏、内蒙古、宁夏等地少先队员建立友好联系,各族少年儿童间的友谊日益深厚。
扩大中国—东盟青少年互通互鉴朋友圈。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选拔桂雅路小学等少先队特色学校的优秀学生参与首届中国—东盟少年儿童手拉手活动,组织少先队员参与“山海相约 快乐成长”中国(广西)—越南少年儿童手拉手活动;与多所东盟国家学校签署友好学校共建框架协议,结成中国(广西)—东盟非遗青少年传承联盟,在向东盟青少年展示壮族山歌、竹竿舞等民族文化中,加深理解、传递友谊。
传承奋斗精神 实践历练培育好少年
团青秀区委指导各学校少先队充分发挥实践育人作用,通过劳动体验、社会公益、科普教育、志愿服务等特色实践活动,促进少先队员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小爱心”汇聚“大能量”。持续深化建设“红领巾壮苗行动”公益品牌,构建“市集+营地+社区”实践网格,累计举办主题公益市集46场,联动辖区企业、社会组织128家,创设“爱心义卖角”“旧物新生站”等特色摊位,覆盖少先队员1万余人次。创新“红领巾社区治理小管家”项目,组织少先队员参与垃圾分类宣传、邻里互助、敬老助残等志愿服务638次,在公益实践中培养少先队员社会责任感。
“小青苗”孕育“大智慧”。持续推进“红领巾爱科学”校园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引导各学校少工委用好“青苗计划”平台,联合科技企业打造“人工智能+”行动体系。滨湖路小学“梦想启动未来”、逸夫小学“达达创新发明工作室”等教学基地成绩斐然,设计开发的少儿编程、机器人竞赛等课程,有效激发了青少年对科技探索的兴趣。
“小耕耘”成就“大品格”。拓展“百亩百校”劳动实践矩阵,建成非遗工坊、生态农场等5个校外劳动主题基地,各学校少工委定期组织开展农耕体验、手工制作等研学活动。翡翠园学校建设“生命探索”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涵盖种子屋、蘑菇房、昆虫馆、智慧种植区等多元化实践平台,获评“全国生态劳动教育实践特色学校”。
作者: 编辑: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