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之家 >> 辅导员风采

执美育之笔,绘红色童心——记“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黄瑞珑

2025-08-01 16:21:18
来源:温州教育发布

端午节一过,天气骤热。校园里的蝉鸣好像在一夜之间开始躁动。每天早上7点到校后,黄瑞珑习惯先绕学校一圈,校容、风纪、卫生等,触目所及都是他的工作范围。

“每天恨不得自己长八只手。”黄瑞珑说。

从师十余年,当辅导员五年。他牵着少年队员的手,以丹青点染少年心,用艺术与思政的调色盘,绘就了无数队员成长画卷的底色——他就是黄瑞珑老师,一位在美与信仰交汇处默默深耕的少先队辅导员。就在上个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表彰“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黄瑞珑是温州唯一一位获此荣誉的老师。

黄瑞珑,温州大学附属第一实验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获“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荣誉。

用“笨”办法渐入佳境

黄瑞珑是苍南人,从小在河北邯郸读书,大学毕业回到温州就业。刚开始担任少先队辅导员,黄瑞珑也迷茫,不知干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干。

他一头扎进学校图书馆,将近几年的《辅导员》杂志全都翻完,与少先队工作有关的书籍也全部整理出来学习。他用最“笨”的办法,按照重大事件、重要时间节点、纪念日等,从杂志和书籍中将每个月的重要工作内容找出来,复印、分类、剪贴,把少先队工作从年初安排到年末,做成自己的少先队工作日程表。扛住了压力带来的反复失眠后,黄瑞珑的工作渐入佳境。

搭建立体的思政课堂                                           

黄瑞珑的思政课堂,没有枯燥的理论灌输,而是精心搭建的探索之旅。

他认为,心灵深处的红色印记,需在真切触摸与感受中才能刻得更深。在《弘扬龙舟精神,喜迎亚运圣火》微队课中,他带领少先队员们实地走访龙舟竞渡的比赛现场。当孩子们亲手触摸龙舟坚韧的木质纹理,聆听舟上激昂的擂鼓声,“大伙儿开始兴奋起来。”黄瑞珑说,“可能是那些埋植在血脉里的拼搏劲儿,被鼓声激发了出来。”这节凝聚着汗水与传统文化的课程,最终在省赛场上斩获二等奖。

他精心策划的“红领巾寻根行”也深受好评。他带领队员们参观瑞安的国旗教育馆,指尖轻触革命先辈使用过的朴素器物;探访苏步青故居,感受数学大师少年求学的足迹。黄老师让队员们置身真实历史场域,引导他们用画笔勾勒所见所闻,用童声讲述心中震撼。他的课堂是立体的,让人印象格外深刻。

“美育+”讲好红色故事

黄瑞珑是美术老师,他把自己所学和辅导员工作结合,以画笔为犁,耕耘“美育+思政”。在教育部审定的教材中,就有黄老师原创的《童心向党》。课堂上,有的队员将党徽化作温暖的太阳,光芒洒满大地;有的则将其幻化为坚固的大树,枝叶庇护着幸福家园。当稚嫩的笔触在纸面游走,孩子们的心里播下一颗颗红色的种子。

他组建了一支“红领巾瓯说讲解员”队伍。孩子们在黄瑞珑的指导下,用纯真的童声、生动的表达,讲好一个又一个温州故事。“我们黄老师还亲手制作了温州历史人物黏土模型哦。”在孩子们眼里,黄老师的课都很有意思。

在每年定期组织的爱心义卖中,孩子们创作的精美书画、手工艺品成为凝聚爱心的纽带,所得善款化作远方同龄人手中的书本、身上的冬衣。这些活动,如同一道道爱心弧线,从校园出发,连接起家庭,辐射至社会,构建起协同育人的温暖同心圆。

科技赋能少先队工作

“强将手下无弱兵”,工作中,黄瑞珑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少先队小骨干。

他创立的“红领巾WE工作室”课程,成为探索科技赋能少先队工作的前沿阵地。“我们大队部的课都在机房里进行。”在这里,他引领队员们走进奇妙的AI世界,开发趣味盎然的少先队AI课程;队员们利用AI工具设计独具个性的红领巾电子徽章、策划线上活动、创作蕴含少先队元素的数字艺术作品。“一个优秀的辅导员要敏锐发现新事物,以开放姿态拥抱变革,再把这些变革融入教育中。”

用艺术点染童心,用信仰校准航向,黄瑞珑让美育与思政如两股清泉交汇奔涌。教育的本质,或许正是这样的守护与擦亮——在队员们的心田上,黄老师执笔挥毫,用美育的柔光与信仰的烈火,共同煅烧着未来的无限可能。   

作者:  编辑:高富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