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榆林市第十一中学的校园里,总有一抹鲜亮的红色格外动人,那就是张红梅胸前的红领巾。作为该校小学部少先队中队辅导员,张红梅与这抹红相伴11年,用红色基因浸润童心,以知心陪伴守护成长,靠创新实践点亮梦想,先后获得“榆林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陕西省新时代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荣誉称号,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温暖引路人。
思想引领 播撒红色种子
“如果要用一种颜色形容少先队辅导员,那一定是中国红。我的职责就是把红领巾系进童心,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这是张红梅常挂在嘴边的话。
张红梅认为,思想教育不能是空洞的说教,必须化作孩子们能触摸、能参与的实践。清明节,她带领少先队员前往烈士陵园,在烈士纪念碑前敬献花篮、默哀致敬、聆听事迹,让孩子们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感悟英雄精神;建党百年之际,她策划“红领巾心向党——百年党史我来讲”系列活动,组织少先队员分组查阅资料、走访调研,再通过演讲、绘画、制作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为了让红色文化浸润心灵,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三观,张红梅还定期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开展“红领巾寻访”活动,带领大家走进社区、乡村,寻访身边的优秀党员和道德模范,在实践中感受榜样力量。她精心策划的“红领巾心向党”“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等主题活动,让爱党爱国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扎根生长。
心灵陪伴 做知心的“红领巾姐姐”
“张老师,能和您说说话吗?”在张红梅的办公室里,这样的询问时常响起。她深知,孩子们需要一个值得信赖的倾诉对象。因此,虽然自己并非专业心理教师,但张红梅主动承担倾听者的角色,用耐心与真诚搭建起与孩子们沟通的桥梁。
面对性格内向、不善交流的学生,张红梅从不急于说教,而是通过细致观察,发现他们的兴趣点,鼓励引导他们打开心扉。对于在学习或人际交往中遇到困惑的学生,她会利用课余时间主动谈心,或是通过线上交流倾听烦恼,一点点帮他们解开心结。
为了给更多孩子搭建成长平台,张红梅倡导学校成立科技、绘画、书法、合唱等多个社团和兴趣小组。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不少曾经沉默寡言的孩子找到了自信,不仅特长得到发挥,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学习状态也随之提升。
11年来,张红梅坚持每天与学生交流,记录他们的细微变化。在学生眼中,她就像一位知心大姐姐,总能听懂那些没说出口的话,成为他们成长路上温暖的陪伴者。
创新实践 搭建成长舞台
一直以来,张红梅始终注重培养学校少先队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着力打造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中队氛围。她牵头开展中队文化建设,发动少先队员共同制定口号、创作歌曲,让每个孩子都成为集体的“小主人”;推行“人人参与管理”模式,设立多个中队管理岗位,让少先队员在参与事务管理中提升责任意识;定期组织中队会议,引导大家共同讨论、协商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培养民主意识与协作能力。
“活动要走进孩子心里,才是真教育。”这是张红梅坚持的理念。她精心策划系列主题活动:“学雷锋讲故事”让雷锋精神扎根学生心田;“小小志愿者进敬老院”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清明祭扫活动引导学生感悟先烈精神;体育艺术节、读书节则让学生在展示中锻炼能力,收获自信。
针对少年儿童好奇心强、喜爱新鲜事物的特点,张红梅创新少先队教育形式,打造“线上+线下”宣传阵地。她录制的《童话里的英雄》《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探险》等微队课广受欢迎,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第二课堂”。
11年深耕,张红梅用热爱与执着诠释着少先队辅导员的责任,正如她所说:“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少先队工作,愿意坚守在少先队辅导员的岗位上,把红领巾系在孩子们心里,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温暖陪伴者与坚定引路人。”
作者: 编辑:高富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