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 跨越80年,让红色坐标 成为青少年心中的精神丰碑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回望历史,“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在那场艰苦卓绝的反侵略战争中,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抵御外侮的伟大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让我们一起走进抗战纪念场馆及相关历史遗迹,聚焦青少年思想引领工作,一览共青团如何通过创新实践为青少年上好一堂堂红色“思政课”,让一个个红色坐标矗立成青少年心中一座座精神丰碑。

专版 国网天津电力共青团:铸青春底色 当奋斗先锋
起跑、加速、冲刺……海河之畔,霓虹璀璨,在津门的万家灯火背后,有一群年轻人如永不停歇的“追光者”,怀揣着“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的无比热忱,正全力以赴、奋步向前,他们,便是国网天津电力青年。
虽然来自不同岗位,但他们都坚守着同一个目标:将光明送至千家万户,用青春守护岁月静好,让一道道光束闪耀津沽大地,“电靓”渤海夜空。
让我们走进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看看4000余名电力青年如何在这里向阳而生、追光而行。

特稿 让青春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闪闪发光 • 浙江篇之宁波
在之江大地澎湃的青春浪潮里,宁波的余姚与奉化正闪耀着别样的光芒!
还记得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吗?在余姚横坎头村,这封珍贵的回信点燃了传承红色基因的火炬。看,青年宣讲员搭乘“共富小火车”讲述新故事,90后海归把农家乐开成了助力共富的新阵地,“红芯”植物工厂的果蔬直供亚运会!
而在奉化滕头村,“常青树”的活力密码同样藏在青年手中。这里有王鑫辉从“草莓小哥”到“年糕掌门”的身份转变,一场直播带货就能带动超50万元销量,还有更多“青农创客”在桃山、在“莓”好里、在短视频镜头前挥洒创意。
纸短情长,青春作答。这不是简单的返乡故事,而是一场场关于红色根脉、绿色生态与金色未来的生动实践。当青年力量遇见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余姚的红色土地蝶变新生,奉化的共富图景欣欣向荣——新时代的浙江乡村,正因为这群“兴农人”的奋斗,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


特稿 在邵阳,解锁创新创业的“青春密码”
想知道内陆城市如何点燃青年的创业火种?邵阳正用行动交出闪亮答卷!
这里,500亿产值的“神奇水稻”破土而出,15项专利的“液压胶管”惊艳湖南——青年科技工作者王杰、创业者王婕的故事只是这片热土活力的缩影。当“筑巢引凤”的好生态遇上“群凤和鸣”的强动能,会发生什么?
看,“政策礼包”叠加“真金白银”,4.52亿元的贷款为960位青年插上翅膀;25家孵化基地、600余名顶尖人才构筑梦想起航的港湾;“邵商+”护航大学生创业计划、创业导师团更是全程暖心相伴……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田间地头到国际市场,邵阳青年正用智慧与汗水,解锁“创新创业”的青春密码,与这座城上演最动人的“双向奔赴”!
创业何必远方?邵阳就是主场!

特稿 雪域高原上的流动少年宫
当虫草季来临,藏北的牧民举家上山,帐篷如花般在雪山脚下绽放。然而,帐篷里的孩子谁来守护?在西藏那曲比如县,答案温暖而坚定!
从照料幼儿到教习汉语,从守护安全到举办藏汉双语书法比赛,305支青年志愿服务队、4552名“红马甲”穿梭在274个采集点,用2369人次的悉心照料,让“流动的少年宫”承载起“流不走的担当”。
高原的烈日与风雪会模糊季节的界限,但无法摧毁那些在帐篷里悄然埋下的关于团结、奋斗与家国情怀的种子。流动的少年宫终将随季节迁移,而不流动的爱与担当,已如磐石,深深嵌入这片高天厚土,成为雪域最恒久的底色与最温暖的序章。

作者: 编辑:耿玥
